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4854|回复: 0

丁士美的历史及当代价值(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御书堂丁祖宏 于 2016-12-3 09:38 编辑

丁士美的历史及当代价值
                                                丁惠增

    民国十年(1921)六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是这样记载丁士美的:“丁士美,明,淮安清河人。字邦彦。嘉靖进士。万历初任吏部左侍郎。居官绝馈遗,与人处退然若无能。意所不可。辄怫然见辞色。遭父丧,以毁卒。谥文恪。”共57字,将身居高官的丁士美谢绝他人赠送财物,而平时与人相处纤尘不染,大智若愚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丁士美(1521-1577)是淮安丁氏家族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是明代杰出的文臣、政治家。他是那样的崇高、伟大,以他的清官气质和美德,站在丁氏祖先的行列,让后人敬仰、怀念。
    历史就是这样选择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多以自己的道德文章超越时空而上升为历史价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由上海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严平亚先生绘制的御书堂丁氏五世祖丁士美公画像,由著名诗人、山水画家施南池先生(1908-2001)为画像敬题“谨笃君子”,成为我精神上的寄托和前进动力,并已转化成信仰,成为我立足社会的坚强基石。每当我困难的时候或做错事、走弯路的时候,我都会默默地注视画像,作为他的子孙,仅仅是愧疚和后悔是无用的,只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六百年来社会动荡变迁,御书堂族亲坚守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家族兴旺的传承。一部《御书堂·丁氏族谱》,浓缩了六百年家族史。随着岁月的流逝,丁士美太公的历史价值会历久而弥新,其治国理政的学术价值也一定会随着深入研究而放大。研究丁士美等丁氏贤人将是我们文化学术的重要命题。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也是汉族统治最后的封建王朝。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外交往频繁,出现了繁荣新局面。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令人钦佩的爱国人士,贡献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御书堂·丁氏族谱》第363页刊载: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1521-1566在位,年号嘉靖),时朝政腐败,东南倭患频发,北方蒙古首领俺答汗(1507—1581)多次入侵,政治和经济危机严重。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十五日殿试策问,丁士美以“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应之。提出皇帝“承天之命”,当以天之心为心者也。臣以君之心为心,则事君如事天,事君如事亲······并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三浮”是指:官浮于冗员,禄浮于冗食,用浮于冗费。“三盈”是指:赏盈于太滥,俗盈于太侈,利盈于太趋。“三计”是指:有不终岁之计,下也;有数岁之计,中也;有万世之计,上也。世宗极为赞赏,亲自用朱笔圈“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填于首,遂擢丁士美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9岁。丁士美公从用人和理财两个方面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开源节流,崇俭节约”治国理政纲领,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忠君思想,实现他所期盼的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他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之策,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故史家称其为“谨笃君子”,即谨慎小心、忠实厚道、才德出众之人。这是历史结论。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1572-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十岁即位,陈、李两太后听政,由首辅张居正总揽朝政,励行改革。帝年稍长,嫌其拘束,乃于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后,榜示其罪状,专用庸佞之人为首辅,而怠于临政,三十年不视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派遣宦官为矿监、税监,疯狂掠夺人民财富,激起多次民变。朝内纲纪废弛,门户各立。晚年,后金(清)崛起,杨镐四路之师败北,辽饷加派,天下愤怒,明朝衰败之端已见,此时丁士美逝世已近二十年。我们要用科学的人文主义观点研究丁士美,注重搜寻古籍,奉古典史学传统为楷模,重视人事记载,探索社会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强调古为今用,把继承家学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铸就我们家族乃至全民族的精神航道。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五世祖丁士美太公的孝亲敬长,睦亲齐家,治家严谨,贵名节,重家声,洁身自好,不染恶习的美德,更要继承和发扬丁士美把忠君爱国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敬谨谦恭,忍忿制欲,修身省过,廉洁从政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读书治学,修心力行与反对高谈阔论,不务实际,注重行成于思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善良仁爱、克己复礼,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百倍功要有自尽,一等事岂让人为”的创业担当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丁士美的历史及当代价值意义主要源自他的传统文化赋于我们的精神力量,源自他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明朝嘉靖状元、丁氏五世祖丁士美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当时的朝政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丁士美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恐怕很少有人了解。我根据对《御书堂·丁氏族谱》粗浅研究认为,主要源自于三世祖丁凤(1463-1504)朝阳太公撰写了名垂青史、光焰无际的《丁氏家训》。丁凤太公为明代大儒、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官居三品。他所制定的《丁氏家训》文言文,仅381字,虽不及《朱子家训》广为人知,但其思想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则大大超过《朱子家训》。仅从文学角度看《丁氏家训》,不但文辞优美,而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其艺术、思想、意境都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是《家训》类精品之作。尤以“谨以居心,和以接物,惠以济人,宽以御下,俭以养德,静以去嚣,勤以广业,强以励行······”可与三国蜀·诸葛亮(181-234)《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相媲美,称得上千古美文。
    而《丁氏家训》除做人诚信忠孝外,还要子孙做正人君子、忠臣良相,为国为家建功立业,其意义是积极和进步的。而《丁氏家训》五百年来也是丁氏家族遵循做人的准绳和精神支柱。可以说,丁士美公正是以身作则实践了《丁氏家训》最好的典范。没有《丁氏家训》就没有丁士美,就没有丁氏家族于明清时代取得各类功名者能多达468人(初步考证。其中三品至九品官员50余人,处士5人)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淮阴望族。从五世祖丁士美公到十二世祖丁如玉公(1746-1830)具有代表性的明清两朝名臣,是血脉相连的丁氏家族的精英,也是丁氏家族的骄傲!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现象中,皇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导部分。皇家文化和士大夫文化、民间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皇家文化的影响,士大夫文化和民间文化都钤有皇家文化的烙印。皇家文化随着皇权的消亡而不可能继续产生,但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却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甚至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物质财富,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而对其精神部分的研究,更是打破了国界,成为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毕生课题。《御书堂·丁氏族谱》历史遗产之丰富也是世所罕见,让族谱成为连接全体宗亲包括在港、澳、台和海内外御书堂丁氏祖孙的血脉纽带。所以我们丁氏子孙应当把《御书堂·丁氏族谱》继承和保护好,要深入研究,多出成果。
    《御书堂·丁氏族谱》卷首就刊有:御书堂祖先格式:明神宗于一五七七年赐淮阴丁氏为御书堂。先人为纪念御书堂迁淮阴时间世代繁衍情况,特制定祖先对联,恪守之:
    派演江西六百年诗书继业,
    裔留淮北十九世忠厚传家。
    六百年过去,丁氏子孙生生不息,为国家繁荣、家族兴旺,涌现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数百年风云变幻也发生过挫折与创伤。我们打捞“历史的碎片”时,丁氏子孙丢失了什么?我以为最重要的不是大明万历二年(1574)夏四月四日明神宗朱翊钧皇上赐题“责难陈善”御书墨宝,而是士大夫风骨。何为士大夫风骨?即读书人应具备的刚强不屈的气概和雄健有力的风范。《丁氏家训》由于近百年战乱、灾祸久而不讲,更谈不上学习继承,因而迷失方向,乱象丛生。现在国家重视《家训》传承,我们重温《丁氏家训》正其时也。而《丁氏家训》是家族内部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教材,毋用政府投资,毋用学者立项,丁氏家族每家都有一部《御书堂·丁氏族谱》,翻到400页《家训》即可,只要好好研读并付诸行动,言行一致,持续下去,一代又一代永不中断,那么丁氏家族的全面复兴就指日可待。必须指出《丁氏家训》主要精神内涵永不过时。今后重建“御书堂丁氏祠堂”时,我建议将《丁氏家训》勒石成碑,成为丁氏子孙顶礼膜拜的圣地。
    2014年9月24日在纪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5届联合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丁氏族谱》是中华民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既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又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品格;中华文化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性,又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家谱文化指明了方向。作为丁士美公的后裔,我相信只要铭记丁氏家族光荣历史,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复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丁氏家训》是维系家族团结和复兴的基石,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也是丁氏子孙在社会上立身之本。我于2016年7月在上海宝山区山海艺术馆举办书法展中“家谱文化”这一板块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说明搭准了时代脉搏和人心所向。改革开放重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我们要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打造状元文化,建设人文家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4-4-25 13: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