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其重要的封国之一为齐国,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开国君主是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品者……本姓姜姓,从其封姓,故曰吕尚”一说他字子牙,因周文王得之渭滨,说“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后以辅佐周武王灭商之功封于齐,被称为齐太公,吕尚死后,“子工公吕伋立”,是为齐国第二代国君,《史记·正义》引《谥法》说“述义不克曰丁”。丁公吕伋(jí)的子孙中有一支以“丁”为姓,所以,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丁,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子孙以丁为氏。”但认为不是“以谥为姓”而是“以次为氏”因此又说:“谥法虽始有周,周自文王以后世称谥,”是时诸侯犹未能遍及。晋、鲁,大周也,鲁国世伯禽称鲁公,晋再世燮[注:①调和②姓xiè]父称晋侯,曹、蔡皆四世未称谥,齐再世伋称丁公,三世得称乙公,四世慈母称癸公,五世哀公不辰而后称谥,则知所谓丁公者,长第之次也!”
人张澍《姓氏寻源》引《太公金匮》中“武王伐纣,丁侯不朝”后说:“是丁姓商时已有。”但是,正像齐太公并不姓齐一样,丁侯未必姓丁,其封国、世系等均无资料可考。因此,丁姓是否始于丁侯,尚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丁姓还有三支系其它姓所改,分别形成于三国时的吴国,北宋、明初。据《三国志·吴书》注引《江表传》云:吴国宗室孙匡,为定武中郎将,在吕范率军抵御曹休时,违前吕范命令,“放火烧损茅芦,以乏军用”为此,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再姓孙,“易其族为丁姓”。又据《枫窗小牍》记载,北宋时有无赖子于庆,想攀附宰相丁谓,有一老儒教其改隆丁,后来果然得意,再就是明初有个鹤年,回族,据杨士奇《东里文集》记载,鹤年为西城人,“曾祖阿老丁,祖苦思丁,父职马禄丁又有从史曰吉雅谟丁”,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字皆为“丁”,于是入中国后便以丁为姓。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内,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例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帮助刘邦打天下的丁复,亦起于丁薛,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东南)西汉景帝梁孝王将军丁宽、宣帝时中山太傅丁姓,均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苒)丁明为瑕兵(今山东兖州东北)人,东汉时,丁肃为济阳(郡治在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丁兰为河内(今河南武陟人)丁(?)为定陵(今河南舞阳)人,丁邯为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丁茂为河浦(今属广西)人,丁密为岑溪(今属广西)人;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部更为广泛,例如,三国时期魏国西斐,丁仪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吴国丁(胥?)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晋丁绍,西穆无为谯国人(今安徽亳州),精于医术的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但是,在较长时期内,丁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仍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因此,姓氏古籍说丁氏望出济阳(治今河南兰考东北堌阳镇)、济阴。丁氏移居福建,始于唐初,据《漳州府志》记载:“陈远光军谘【同咨】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669年),从元光开漳州”。北宋时,长州人(今江苏吴县)丁谓,真宗天禧年间,官至宰相,封晋国公,仁宗即位后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又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入粤各地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孝宗时期开基潮州;丁肇宪,有初由潮州迁徙梅州,丁仑明代迁徙丰顺。清嘉庆年间,闽粤丁氏有移居台湾者,此后又有人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堂号“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来到墓旁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丁氏名人辈出,除以上述及者外,东汉有经学家丁恭,山阳东缗【mín】(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治《公羊严氏春秋》,当时称为大儒。公元968年驩(?)huān州(治所在今贵州晴隆县北部)刺史丁公著之子丁部领与其子丁琏[liǎn]削平十二使君后,创建越南丁朝,称大瞿越国,历时12年。北宋有藏书家丁顗[岂页]【yǐ】,文家训诂学家丁度。明代有画有丁云鹏。清代有文学爱丁耀亢,篆刻家、“西冷八家”之首丁敬,四川总督丁宝桢,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丁日昌,藏书家丁丙,海军将领丁汝昌。近现代有地理学家丁谦,医学丁甘仁,医学书局创办人丁福保,农学家、水稻专家丁颖。
丁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在于第46位。
济阳堂。飞凫(fú)驯伏,化鹤归来。
堂号:济阳、驯鹿、河间、合浦、岑溪、阳陵、定陵、河内、 济阳、谯国、漳州
殇古葬今-空念念 2014年4月15日 16:29:18 历时4小时手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