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12457|回复: 5

【御书堂】淮阴丁氏状元赋-淮阴丁氏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 14: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苍茫,天地玄黄。古楚淮阴,广泽高旷。物华天宝,人杰俊朗。江右丁氏,千里迁徙,“渐从入邑”淮扬。世居涧桥,一脉传承兴旺。嘉靖年间,丁氏士美邦彦,荣登第一状元殿堂。沐皇恩浩荡,披一生霞光,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名声遐迩,享誉八方。

    圣哉,丁氏状元。丁氏士美,字邦彦,号后溪。聪颖勤勉,耕读精进,应天府乡试,博得举人之名。嘉靖三十八年,天下科举会试京城,丁氏邦彦,满腹经纶,文章“十佳”入选。应如金殿面试,皇帝位尊宝座,两列文武百官。儒巾邦彦“缜密端重,以道义自持”,口若悬河,忠诚进谏,“去三浮,三太三盈,审三计”,龙颜大悦,满座惊颤。世宗皇帝恩宠,朱笔写下“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言,御旨钦定头名状元,官封六品,修撰翰林院。
     德哉,丁氏状元。德行圣明而虚广,一生高尚廉俭。读书廪生年代,官府月供六斗之米,慷慨资助乡邻同伴,接济贫寒。京城赶考路上,偶遇考生耻笑嘲言,邦彦涵养义薄云天,终不以为然。朝中为官,不事权贵,口碑盛传。主掌礼部吏部大权,“高谊维风,清操振世”粟帛之酬,一切拂之,正义凛然。历任三朝重臣,从政一十八年,正直无私,万历皇帝御赐“责难陈善”,炳彪品德风范。
     贤哉,丁氏状元。及第入朝,忠贞为官。心系天下,敢向君王直谏。关注民生,能为百姓请愿。《策论》切中时弊,谏言为国治安,授翰林修撰襄校《永乐大典》,曾为两任皇帝老师,做过五次主考官。忠心侍读学士虔诚太常侍卿、国子监。获御赐金边铜镜,享君王“御书堂”额匾,“礼部尚书”谥号为其而赠,“状元楼”牌楼唯尔修建。

吴承恩念之撰写墓志铭,高家堰百姓感之盛赞懿德天地间。
噫吁!士美清风骨峻,万古景仰,如日中天。
歌之赋之,丁氏士美状元。咏之吟之,丁氏士美状元。
                                                                张新宝

http://www.zghy.gov.cn/news/news.asp?id=78557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4: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御书堂·淮阴丁集《四修丁氏族谱》序
    家之血脉,谱所□□□□之者,苟引先贤,妄相□□□者,病先世之不阀,阅合之他族为光宠,有杜正伦□崇韬之讥,而无狄武襄之识,闻者为之团扇,掩口局局然,笑则堕后世观贤,而后世亦以无可恢张家乘,可覆□代新任,族属之繁之散而□纪,虽代祀绵邈,有不复一今再修者,矧其近在数稔哉?清河丁氏锺公十四世孙星圃、少白、易夫,暨十六世孙翰周四君,比修宗谱成丐序,鄙于入云:
    捧览其新旧编,而为敛衽敬也!其先世名德,或传于国史,或载于家传、墓志,不赘述。独念其始修于康熙,再修于乾隆,三修于咸丰,中间相距或百余年,或六七十年。而由咸丰至于今方四十余年,即星圃诸君勤于修辑,而因服司马与大占诸公之严其限断,无溢美,无妄附,有以贻家法于后人,故后之人能贤为丕承于勿替也。古以九品中正法用人,故卑姓杂谱,亦自上于有司,冀得预登进耳。今丁氏聚族于濒湖老子山,地僻而俗醇,虽无位于朝,而弦诵之声,郊庠之彦甚盛。昔朱文公之后,留于闽者无富贵,而皆崇礼让,安贫而畏义。丁氏谱法,遵文学公之家礼。而族人亦绰有朱氏风。未尝欲窜列增节于谱牒,以为干近资也。而四君倡之,举族邪謣之,其不以危科厚秩为标帜,而必以世德先芬为埻臬,使数百年传系之绵,历数十百家子姓之繁芿,相维相系于不敝可知。且使后世观览其修之勤且慎,将视诸斯也。昔贤有云:子孙才,族将大。
    丁氏再兴,其卜也夫!

    光绪十八年壬辰上冬同郡 顾臣 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4: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御书堂·淮阴丁集《五修丁氏族谱》序二
    盖闻三代以前,女有姓而男有氏。姓始图腾,氏以封地官职等因而得。三代之际父亲氏族社会始固:夏代传子,周公制治。礼教兴焉,姓氏渐变为一。而后族谱于上层社会亦应运而生,延及隋唐,国家珍而藏之。谱牒之学大兴,迨至明清,修谱之风尤甚。且谱学名家——朱次琦出焉!族谱又称宗谱,与家谱、家乘,其义一也。而有别于房谱,乃编撰一宗之世家,以辨尊卑长幼,精录族贤之风范,以昭示后人。厘定起名排辈,以避孙犯祖讳。以后渐约定俗成: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以防缺杜遗,世泽永长,此其大要也!谱之为道:务实而言之,观人口之繁衍,探众寡之因基,可补方志之不足,可供修史之素材;务虚而言之:明尊卑,别长幼,绍祖德,倡孝悌。导之以方,亲族睦邻。忠厚之风养成,报国之举大兴,故有识之士,有见之族,莫不以修谱为事焉。
    丁氏者,源出周初,齐之后裔也。姜太公长子丁公吕伋,其子孙因以丁为氏焉,瓜瓞绵绵,支分各地,远不可考矣。淮阴丁氏,原籍江西南昌,明洪武初年远祖文学公讳锺始迁江苏淮北,历经明、清、民国,以迄于今,六百有余年矣!子孙日昌,代出贤俊,早成望族,有家乘,安明世系?何振家声?故御书堂丁氏宗谱:首成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再修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年),三修于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四修于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五修稿甫成,适日寇入侵,谱稿毁于战火,未能付梓。故1995年乙亥稿仍属五修。
    窃闻:树必有根,根深而枝叶茂;水必有源,源远而流泽长。淮阴丁氏,根于西周齐之姜太公,本支从江西南昌迁来,可谓源远而流泽长矣!代出贤俊声美地方。其间有五世祖文恪公者,据近人史学家张煦侯著《淮阴风土记》载:“状元名士美,字邦彦,以明嘉靖三十八年乙未(1559年)大魁天下,官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恪,彼能进切直言,不娶势要之女,史家称其为谨笃君子……”县志710页载:“生而沉厚有量,聪敏好学,学贯经史。所作策论,对沉清吏治,改革弊端,作了详审的分析论证,颇得时人称道。生性纯厚耿直,不依附权贵,不畏惧豪强,为官清正,忧国忧民,颇有政绩,深得皇帝赏识。对皇帝经常规劝,反复开导,皇帝亦渐能容纳,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神宗御书“责难陈善”赐之。此丁氏列祖之明珠!后人之楷模也!
    四修宗谱成于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距今五修1995年乙亥,已百有三年矣!中间必有断层,采访登记,归宗世系,良非易事。而今丁氏贤俊,不畏艰巨,组织人员,费时三年,耗资万元,纂成五谱,造福子孙,裨益社会,且安祖先在天之灵。其心怀也感人,其精神也堪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方知爱国,幼幼才能保家。古有明训:同姓为婚,其生不蕃,今有国策,晚育优生。此皆亲所亲,爱所爱,固国本而强种族也!丁氏大族也!新谱成后,必能睦邻和宗,止近亲之婚,成爱国爱家之志,诚盛事也!

丁氏五修之宗谱,由十七世孙承树任总监,十八世孙傅高任修谱委员会主任,十七世孙承炎任总编,十七世孙承教、承宇任校对。而丁氏族大人多,居地广远,遗缺在所难免,且前有断层,补遗之事将完璧于六修之传人矣。
丁氏五修之宗谱,大功告成即将付梓,托吾侪作序,余等揣才疏笔拙,不禁汗颜,然却之不恭,权撰斯文以承之,并附贺诗一律:

续修宗谱仗时贤,无畏无私德两全。岂惧蚊咬抒卓识,不闻犬吠撰草篇。
钟情宗社挥余热,造福儿孙忘暮年。应贺辟公完玉牒,霞光灿烂化流言。

公元一九九五年七月同邻 朱嗣亚  何家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立夫先生题“丁氏族谱”始末记
        丁惠增


       
        陈立夫题“丁氏族谱”
       
        陈立夫题“丁惠增书法展”
       
               2012年4月12日,福州路429号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沈尹默书画艺术研讨会”,图为丁惠增正在书写石鼓文,右立者为任政先生之子书法家任舜华
               2011年11月20日《淮海晚报》“淮安风情”刊杨海林先生大文《淮安状元丁士美——与淮阴区、清河区、楚州区的关系》,因有陈立夫先生题耑“丁氏族谱”图文,文中提到在下小名,故引起读者和丁氏门人的浓厚兴趣。淮阴《御书堂·丁氏族谱》副总编,74岁高龄的丁承建叔公大人辗转找到作者杨海林先生,并得到我家的地址、电话后,打电话给我,述及陈立夫先生题耑的《丁氏族谱》版本,他从来未见到过。同日,南京三江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丁承憼教授,也是我的叔公大人,也谈到陈立夫题耑一事。虽然我与这两位叔公没有见过面,但同姓同宗同乡,血脉相连的亲情使我消除了陌生感。我简略汇报了此事概况。现根据自己日记所载,向丁氏宗亲和对此事有兴趣的读者,谈谈陈立夫先生题“丁氏族谱”一事始末。
               1995年4月26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谢晋元将军诞辰9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上,民革上海市委顾问朱权(1925年—2010年)先生、组织处处长严淼泰先生把我介绍给了孙中山先生外孙王弘之(1919年—2006年)教授。当年5月20日,我拜访了王弘之教授,他去台湾探亲时曾拜访过陈立夫(1900年—2001年)先生,蒋介石先生多次说过,总理(孙中山)有一外孙(王弘之)留在上海。并在台湾为王弘之和他住台湾的同胞姐姐王纕蕙(1916年—2004年)设立银行账户每年拨款补助。我由王弘之教授这层关系与陈立夫先生建立了通信联系。雁来鸿往频繁通信直至他病故。
               陈立夫先生晚年致力于研究孔孟之道和中医药文化,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尤为推崇鼓励。1996年6月24日,我与友人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书画展,他不仅为我亲笔题写“丁惠增书法展”,还亲笔写来祝贺信,抬头称我为“惠增吾兄”,令人忍俊不禁。立公在世时,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国共第三次合作竭尽全力,他和于右任先生一样,眷念大陆亲人故友,情系大陆山水名胜,渴望有生之年回大陆走走看看。遗憾的是他于2001年2月8日逝世,享年102岁。是年4月1日,我收到由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题耑《陈立夫先生讣告》和《陈立夫先生行状》,时隔3日,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陈立夫先生家人寄给我的立公绝笔墨宝:“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足见他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令我感动不已。我请他为《丁氏族谱》题耑是1998年5月19日,他收到我信当即题好并寄给我。我是6月2日收到的,有趣的是落款:“陈立夫,八七、四、廿四”。请注意,立公采用的是民国纪年:“八七”即1998年,“四、廿四”即阴历四月二十四日,查日历,这一天是阳历5月19日,也就是我写信求他墨宝的当天,多么有趣的细节啊!当时怪我求他题耑的时间太晚了,等我拿到陈立夫信件时,《御书堂·丁氏族谱》早已印好并发行了。还有一个原因:我年幼即离开故乡,丁氏宗亲绝大多数不知道我的名字,更不知道我与陈立夫有联系。当然以后《御书堂·丁氏族谱》再版时,可以将陈立夫先生题字补上。这里声明:不存在另外版本,只有丁承建叔公大人任副总编的《御书堂·丁氏族谱》,为唯一版本。而且丁士美公不仅仅属于丁氏家族,作为明代杰出文臣,他属于故乡,属于淮阴,属于苏北,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淮阴是苏北名城,自古以来美丽富饶,钟灵毓秀,孕育着文人武将犹如满天星斗,耀眼夺目。不仅有楚霸王项羽、韩信、梁红玉、关天培和一代伟人周恩来,仅文学家、书画家、艺术家也代不绝人。如西汉辞赋家枚乘、宋元画家龚开、北宋诗人张耒、清初画家边寿民、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清代诗画僧雪庄、甲骨学家罗振玉、女弹词家丘心如、金石书法家张弨、现代作家陈登科、吴强、剧作家陈白尘,京剧名家玉窑卿、周信芳等。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温庭筠,宋代诗人书法家苏东坡、米芾,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淮阴留下足迹。如此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如开发旅游资源,恢复淮阴码头镇北甘罗城里的状元街,恢复丁士美故居,以及淮安三里圹丁士美墓园等,这对于提升文化品位,加快淮阴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进一步考证优秀乡贤丁士美,挖掘丁士美史料、族谱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山区政协第四届委员,民革成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BT种子大全  名言佳句大全   名言大全   心靈小語   心靈小語   2016年12月03日 笑話謎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6: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之谈,谢谢楼主了,请继续努力











名言佳句大全  BT种子下载   名人佳句   BT种子下载   名言警句   2016年12月06日 勵志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4-12-22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