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3-21 0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so168 于 2010-6-16 18:12 编辑
我无为丁姓肇自南宋末年,宋度宗咸淳年间,始迁祖丁满一公见宋室不振,弃官于苏州总辖,退守老家铜陵丁家洲,后元军南侵,于丁家洲挥义师抗元,兵败后避难退隐无为县双桥,满一公弟满三公播迁繁昌县闸口(现马坝)。
有元一代,满一公有一子荣一公,荣一公生五子:华一,华二,华四,华五,华六,五人兄弟友爱,不忍分析,有一梅五果之异,时人号称五果丁氏,无为丁氏后人因名:五果堂丁氏。
华一公有三子:德成,德中,德常。华二公一子德盛,华四公一子德隆,华五公一子德一,华六公一子德庆。元末天下大乱,五果兄弟后人分散各地,华一公一支主要分布无为西乡开城,尚礼,六店,关河一带,华二公一支主要分布无为苏塘,刘渡,襄安一带,华四公一支则迁至庐江县,华五公一支主要播迁至肥西县永乐港口(现肥西县浏河乡一带),华六公一支则有部分与华一公后裔混居一起。
有明一代,德成公生子友善,友善公有七子:英,聪,毅,谦,让,浩,泰。其中三子丁毅为明成祖永乐年间进士,从此丁氏一直为无为西乡大姓,显赫一时。历经明清两朝,明末时无为县为张献忠的根据地,无为受到战火兵焚,再有就是太平天国期间,无为经常成为太平军的战场,后来无为丁氏逐渐散布无为各地,且播迁至周边各县市,主要迁居地有铜陵市,芜湖市,青阳县,南陵县,繁昌县,庐江县,所以周边各地字辈相同的丁氏族人上代大都源于无为。
明朝以前,由于人丁稀少,家谱未修,后来历经战乱兵焚,我无为丁氏散居各地,故丁氏后人各尊一支,各建宗祠,家谱亦分修,华一公支下主要有德成公下修缮家谱,德中公后人后来有部分参修,还有部分德中,德常公后人多数下落不详,德成公下七世孙“应”字辈有一人“应爵公”(注:据老谱载,其时“应”字辈族人约有300多人)在考涧(现蜀山镇花桥)分建宗祠,应爵公后人又自应爵公始分修《考涧丁氏宗谱》,故华一公支下现有两套宗谱。华二公支下以华二公为继迁祖,分修宗谱。华四公一支在庐江县亦建祠分修,尊华四公为继迁祖。华五公支下则在肥西县建祠分修宗谱,尊华五公为继迁祖。至于华六公之后,未见全谱,不知何故,《考涧丁氏宗谱》中有第十八卷一卷为华六公支下参修(其中缘由有待考证!)。
具手中现收集的资料来看,无为丁氏宗谱最早修缮时间应为明代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年),其时华一公华二公支下尚在一起,应为同修,华五公支下首修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如华四公支下谱未全见,故暂时不详,但据估计也不会太早,且据华五公后人有说法:华四,华五公支下曾统谱合修(待考证!)。
共和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修谱时间:华一公支下牌楼份修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考涧份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华二公支下修于清宣统三年(1920年)。华四公支下暂不详(可能是民国十五年左右,待查!)。华五公支下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
解放后,华二公支下已于2009年成谱,华五公支下亦于2010年成谱,我华一公支下由于人丁茂盛,散轶各地,且老谱下落不详,后人有心无力,作为丁氏后人,深为蹙眉,时为1990年前后,有族伯丁祖发,热心家族事业,辗转送来一套《考涧丁氏宗谱》交付家祖父,惜其时机会尚未成熟,续修家谱难以为成,1998年祖父弃世而去,临终前一直为家谱难以为继惋惜不已,惜其时少年懵懂,难以慰怀,时过境迁,追忆先祖之临终嘱托,遂有继先祖遗志之愿,奈力有不逮,现有族人丁韶文等人,意在倡修家谱,深感付怀,故有请于无为五果丁氏族人,共修丁氏家谱,重振丁氏五果家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