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鼎臣。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丁家官庄人。国民党元老。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入保定师范。毕业后,以优等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入明治大学法学系学习。1905年10月21日加入同盟会,为首批会员。次年成为山东分会主盟人,并与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露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春回国,先后任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师、校长,秘密发展同盟会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与革命党人积极策划响应,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响应革命。独立-取消后,赴上海与黄兴晤商,后与胡瑛回烟台发动起义, 声援武昌。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丁惟汾受命为山东省党部理事,负责全省党务。1913年,国会成立,他以省议员身份赴京,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在国会中,与宋教仁等坚决抵制袁世凯用重金贿赂操纵选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下令解散国会,阴谋称帝。为免遭横祸,1914年避居原籍。期间,他支持外甥薄子明护国倒袁, 发动山东各地同时起义。1916年3月,他到上海联络17省国会议员通电讨袁。 同时公告各国公使,决心诛除叛逆。6月,袁世凯病死,国会重开,他赴京议政。1917年,北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国会被解散。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他南下襄助,推孙中山为大元帅,展开护法之役。1918年,赴上海组织建设社,发行《建设杂志》,并创办《北方周刊》,宣传思想革新。其时黎元洪为笼络议员,曾为其颁发二等嘉禾勋章,他严辞拒绝。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积极支持协助,后受命为山东支部长。 1921年2月,非常国会在广州开会,他以北京议员身份赴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翌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改组国民党会议,他为改组方案9名起草委员之一,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总章》的草拟工作。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丁惟汾出席大会,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后,奉命于北京创设北方执行部,与共产党人李大钊合作共事,出任工人部长和秘书处常委。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后该校改为中央政治学校,他出任教育长。1928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长。 1931年6月, 被选为中央党部秘书长; 12月,兼任-副院长。1935年后,历任国民党五届、六届中央常委。“七七”事变后,随政府迁家至重庆,任国防最高会议委员,兼任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1949年去台湾,任-委员和评选委员会委员。丁惟汾注重文史研究。著述有《诘雅堂丛集》等,主编了《山东革命党史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