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参考 丁周德 有所改动
盖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谱能注其木本水源,史能订其忠奸善恶,故谱史乃第一者哉!
唯我厥祖原系姜太公,始居冀州,原配费氏,屡育不存,及至第四胎费亡子存时,太公三十二岁,看透诗书,谙练八卦,看经念佛,每食斋素。至四十余岁,童子巡游冀州,城隍社令启奏:太公善行。转奏昆仑,引公上见元始教,学道法,弃子不管,其子终无依靠,自 背父书逃入深山,朝耕暮读,是日读至太甲篇,云太甲太丁之子是汤之嫡孙也。因丁取姓,取名丁策,后辅商纣,纣王失德殃民。文王布德爱民。太公学道四十年,师命下山,救民于水火之中,未遇良时,后娶马氏。国家大乱,弃妻避纣居滨。文王访遇让车,车历八十八步,准周八百八十春秋。敕封破纣兴周元帅,武王拜为尚父,诛纣迁周。殷室无人,御提策公为督兵元帅。父子作斗,两不知情。策败纣破,全家尽戮。武王即位,封太公为齐国公,续娶陈国夫人。生子奏帝。虽有诛子之忧,今幸见子之喜。武王赍诏,一面许丁策公御祭,一面贺兰桂腾芳,赐姓丁氏瓜瓞长绵,取名丁公,准配姬氏。生子二:长甲公,取名丁诺,封为青州御史;次乙公,仍承姜吕宗支。以后三族永不勷亲,毋犯骨肉。后姜吕居齐被田和所篡,具归。
丁姓从丁公至丁咸公混居一十六世并无辈派,至孔十公、季十公时,人烟茂盛,长晚难知,取出派行二十代,云: 秀彩光辉耀 宽宏远大能 全心中茂德 达泽义长明 光焰公在汉昭帝陛下授荆州刺史之官。渤海饥荒群盗大作,耕牛一命不存,云霓五年不见;辉国公职授大学太傅。是岁,福建大乱,御提国公至建宁府定乱安民,随仆御银三百万,济民得安,福建自此归顺大国,岁贡不缺,安民立官,每设奖赏,劝民各执正业,敕封定乱国相,官民留居下户。宋文帝号小康,北朝西魏武帝,不和,连年侵伐,所过州郡皆赤,民舍片瓦不存,春燕作巢于树,自辉国公居建阳一十五代,合族尽诛,可不悲欤,可不叹欤?!存义合公一人潜在深沟破矿,抱谱一卷,冻饿不言,逃入四川保宁府招化县下户,娶喻氏生长柏公。长柏公生明川公即三十六世祖宗矣!达奎公续谱取辈派十代,云:椿柱烜银汉 香炤炯锡泳 至四十七世祖丁谓公职授参政大夫。炯元三续族谱取派行十代,云:孝大淳贤守 敬信士邦君
至四十九祖淳良公出仕建阳,查明族谱,方知辉国公坟墓,济民亭所相貌如生。良公辞官归田。
至五十三世祖丁显公(丁显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丁显(1367年-?),字彦伟。福建建阳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状元,原取花纶,但因明太祖梦见殿中有巨钉而取丁显为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丁显--天才少年壮志未酬
丁显(1368-1398),明代建阳崇政里(今莒口镇茶布)人.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五代时先祖丁广到建州(今建瓯)任州学教授,后迁居建阳莒口镇茶布,成为入籍建阳的丁氏始祖.按家谱资料丁显为丁广十世孙.1368年,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元洪武,定天下之号“大明”.这年丁显诞生于建阳莒口镇茶布,与大明王朝同龄.丁显,字彦伟,幼年聪慧超人,入县儒学学习.明洪武十六年(1383)丁显被选进太学深造,十七年(1384)乡试中举,十八年在礼部会试中列第三.殿试由朱元璋亲自面试,御书提升丁显为状元.朱元璋虽然欣赏丁显才华,然对其又未委予大任,仅授翰林修撰、承务郎。据《县志》载,丁显“后坐事,谪广西驯象卫”,至于因何事遭贬,隐而未言.《闽书》的说法是,朱元璋认为他是“年少自喜,吾固裁之”。意思是丁显年轻气盛,骄傲自满,所以朱元璋把他贬到边远的广西驯象卫。此说法有可信之处。朱元璋敕命丁显文中就曾告诫他:“尔其笃志斯文,勿沾沾而自足,勿诺诺以亏忠”。在广西丁显心境凄凉,郁郁不得志,终日怀着报效无门的悲怆之情,与名流赋诗唱和,不幸染病卒于任上,年仅三十有一。后归葬建阳崇文里(今将口)白石岭(今属莒口镇长埂村大源自然村白石岭),身后冷落,仅遗一女。丁显诗汇于《建阳集》,惜无存,唯旧志存撰《横渠书院记》一文。如此英才,方微半甲;正当而立,早逝堪悲。邑中学者刘童挽丁显:“俊伟之资,博通经史。甲子开科,首登龙虎。圣主推才,期于佐辅。夭不伪年,惜颠云路”。嘉靖《建阳县志》编纂者对丁显的命乖运蹇的一生表示惋惜:“叙曰:彦伟以琦瑰器大魁天下,为潭城增耀,斯亦罕矣.而乃夭不伪年,弗获大树勋业,惜哉!”丁显病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正是朱元璋大限之年。他病卒的消息传入宫中,年过古稀的明太祖还没忘记这位“天子门生”。据《闽学》记载,朱元璋得知丁显逝世的消息后怪罪说:“武将何得不护持,令期赍志耶?”赍志就是“赍志而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武将为什么不注意保护丁显,让他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丁显卒于广西驯象卫,他的上司是武官。为此朱元璋还将其有关人员治罪。丁显得中状元后,在茶布新桥湾源敕建状元府一座,并从新桥铺设一条石路直至状元府,谓之“状元路”。“状元府”部份保存至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年久失修,毁于20世纪60年代,遗址现为茶园。“状元路”历经多年雨水冲刷造成段落塌陷,尚有部分至今犹太存。邑人为纪念丁显,光耀乡里,在县坊北街建状元坊,后移县治之南,今无存。) 蒙成祖皇帝恩点乙丑科状元,仕居清河;生美公(丁士美 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字邦彦,号后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状元。),蒙神宗皇帝御点己未科状元(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状元),教子听嘱:汝父与二叔,为进宝胁仇,不可同群,恐防有害。幸有尚书彭时礼部刘吉保奏,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建修状元府。生丁宏公,字邦兴,出仕黄冈县正堂,在任终身, 葬大岐山,亥山巳向,是五十五世祖,即黄冈、麻邑、四川、商城、固始毛坪等处分支始祖是也。 长子云闲次子云风提至四川重庆府剿贼后清平下户;三子云露。云闲公字君龙,出仕四川峨嵋县知县,任满回麻邑宋埠南湖畈下户,迁葬南湖畈汪家寨丁家坪,妣王氏,生子三,取派行十代,云:清开兴禹寿 儒本自从文。长子清堂,字虎,号松隐。次子清华,字虎,号柏川,妣秦氏,生子三:长文贵,次文富,三文显,迁居勃塔山下户,葬瓦泥塘。三子清明,字虎,号竹庭,妣陈氏,生子二:长丁珀,字开璧,次丁玉,字开玺,迁居黄冈县丁家套下户,葬戏水鲇鱼地。 松隐公妣王氏,清河教谕,升太尹,具葬南湖畈。生丁珍公,字开畿,号以礼,迁居三水湾下户。
珍公出仕定远县知县,保举凤阳府知府,调任江西建昌府知府,升江西布政使司,御封监察都御史,在京内带来番白石二龙抱柱石柱二株,建立大觉庵,永垂万古。妣邬氏、戴氏,葬大觉庵海螺形(地)。生子:丁鉴公,字兴历,号竹溪,妣潘氏,生子三,长禹谦,即今三水湾、丁家寨、东义州是其后也,次禹谅,即今八里畈、横山冲是其后也,三禹让,即今乌坑、土城是其后也。 谅公妣杨氏,生圣益公,迁居凤陂下户,葬鲶(?)形地公祠后。
圣益公妣姚氏,生君佐公,葬凤陂七王庙凤形地。
君佐公妣晏氏、陈氏,葬圣益公侧,生子二:长志高公即今北丁谅是也;次志仁公妣唐氏、罗氏,迁居八里畈下户,即我丁仁祖,而南丁谅所由名焉,公葬北丁谅,氏具葬大坟边,迄今子姓繁兴,人丁蕃衍,取四字派行三律云:
朝廷用汝 时庆明良 松仍有兆 美誉鸿章 元勋克献 先德允芳
光绪十年甲申岁 月
合族谨录
注:1、 光绪十年即公元1885年。
2、建阳:在福建建宁府。东汉建安10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
3、建宁:福建建宁。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
4、保宁:在四川,现为阆(音làng)中,古称保宁,是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置保宁军治的地方(保宁者,
保卫安宁之意也)。元、明、清均为府制。
5、招化:即现在的四川昭化县。
6、定远:即现在的安徽定远县。
7、建昌府南城县:在江西。
8、峨嵋县:在四川。
9、勃塔山:即佛塔山。
丁周德公元2008年8月22日标注 另注:清堂——即“唐甫”;清华——即“华甫”;清明——即“明甫”。
有存疑:
祖先是姜子牙儿子丁公伋(即吕伋)。祖宗旺于济阳郡。据谱记载,我先人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屑坝迁居镇江(江西的),至明朝洪武二年,又由明甫公、华甫公、唐甫公兄弟三人宦游湖北,明甫公籍居黄岗丁家套、唐甫公籍居麻邑(即麻城县)阎家河、我华甫公籍居麻邑东门外数里地名瓦泥塘。相传明甫、华甫、唐甫三公是珍公之妻邬氏(即相传的邬氏婆婆)所生之子。我支祖圭公(据湖北麻邑佛塔山和肃堂丁氏三修谱记载:“圭公一支前谱未尝收录,其后于箧中得墨谱一卷,其辈派次第显相吻合,今分续具采辑入谱。”三修谱我支祖圭公续为华甫公之后裔,但有一说,洪公、仁公、圭公是较早入籍麻邑、罗邑——即罗田县的“本地丁”,“后来丁”开始人少,和“本地丁”合修。尔后“后来丁”发得好些。因此我认为,既不能肯定洪公、仁公、圭公就是华甫的后裔,又不能断然否定洪公、仁公、圭公不是华甫的后裔。说不定洪公、仁公、圭公就是华甫的正统后裔。我支祖圭公之前的情况能否有待搞清楚?)后裔居住在湖北麻邑(即麻城县)、罗邑(即罗田县),后裔的后裔即我的祖宗又由罗邑迁徙到河南商邑(即现在的安徽金寨县果子园乡牛食畈村)。圭公后裔有没联系上的由湖北麻邑、罗邑迁往现河南商城县十二道河、龙潭河的,河南光山县的,安徽金寨县银山畈、竹(筒)畈的,有由商邑牛食畈迁往陕西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