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8233|回复: 0

【近代】武状元 丁锦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7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丁杭昌 于 2014-5-7 14:42 编辑

武状元  丁锦堂
        丁锦堂,谱名和泰,字笏初,号福三,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上杭城关人。父亲济望,是个小商,在南门开了一间小店铺。锦堂生就魁梧健壮,浑身是劲,全包了店里货物的进出重活,还要在码头做搬运苦力,日渐磨炼得臂力过人。他在血气方刚时,居然能一次肩挑12个盐包,每包重30斤老秤,合计现今410斤,健步登上南门码头42级石磴,无需换肩歇脚,面不改色心不跳,着实使人叹为观止,咋舌叫绝。当年他练习武艺使用的铁制长柄大刀,长一丈多,重百余斤,比三国时关云长用的“青龙偃月刀”还要重42市斤。
       青少年时,丁锦堂为谋生计,长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富余力气,喜欢舞棍耍刀,因在空暇时间,刻苦练习开弓射箭、刀法、掇石等技艺,日臻娴熟。自恃臂力与武艺,他捐了个武监生,参加了清同治九年(1870年)的福建乡试,初显身手,一举达标,高中武举人。翌年进京会试,在捷进士,钦点状元。
      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丁锦堂钦点状元时,同治皇帝载淳赐给以盔甲(这是武士作战时穿的服装,金属或皮革制成,防护刀箭的伤害),任命他在宫禁之内值班办事。同治皇帝大婚时,得到赏赐黄马褂,骑着高头大马,内廷行走,担任护卫,何其荣耀!
       武状元丁锦堂,从18711875年,在京城宫禁里当了四年多的侍卫大臣。1876年光绪即位,覃恩晋授“武威将军”的军衔外,任他为广东南澳游击,代理镇守总兵官的职务。海防重地的军事长官,任重道远,他在南澳任职长达16年,恪尽职守,力效犬马之劳。光绪十七年(1891年),丁状元升任广西郁林(今广西玉林市)营参将,这是清军绿营的统兵官,职位高于游击。时仅一年(光绪十八年),便以丁忧告假,奔丧守制。服制期满,因病未再出仕,隐居家中八年之久。由于晚年爱吃油炸热性食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竟以咽喉溃烂不治逝世,终年56岁。
        作为一个从事码头搬运的苦力,未得名师教习,刻苦自练成材,居然能够独占鳌头,高中武状元,确乎难能可贵。他是上杭县乃至整个福建省独一无二的武魁,也是明清科举功名中一颗异彩闪耀的明珠。他荣膺将军,镇守海疆边陲,操劳近20年,有功于国事,有益于社会,应予肯定。尤其是他的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令人感佩,也是上杭人民楷模。诚如晚清特授浙江金华府知府、文状元吴鲁为其撰写《墓志铭》中的结句所说:“冈陵有幸埋名将兮,尘土亦香;永奠斯郊亘万古兮,与日月而争光。”
        丁锦堂钦点状元荣归省亲时,路过本县官庄乡回龙村,正碰上村民集资建造石拱桥,欣然捐助巨款,并且挥毫泼墨,题写桥名。石刻手书“回龙桥”三字,至今仍镶在桥圈顶中央,清晰可见。桥头建有“回龙桥亭”,内有碑刻捐资芳名,“新科状元丁笏初助边五十元正”,名列前茅。当时的五十元银圆,起码不低于现在人民币3000元。还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上杭县内饥荒严重,遍野哀鸿,丁状元为民请命,力促知县迅速采取救荒措施,赈济灾民,惠及民生,这些都是丁状元襄助公益的确凿事例,昭然可鉴!
(二十八世孙:和隆 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5-1-2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